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经济结构重塑、新冠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商务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为朝阳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外开放推进有力。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2.95亿美元,年均增长34%,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12.3亿元,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增速2.2%,位列全省第1位。5家企业成功申请境外投资证书并开展对外投资业务,累计投资总额1.23亿美元。浪马轮胎对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被列为辽宁省重点对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6000万美元,已完成投资845万美元。为中电(朝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请辽宁省外商投资优质项目奖励资金898万元,占全省奖励金额的21%,实现我市“0”的突破。注册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企业404家,有业绩的企业近140家。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种类近百种,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出口国家从90多个发展到144个,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凌钢、浪马、飞马等7家外贸企业拥有境外商标,朝阳品牌海外知名度持续提升。扎实推进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结合朝阳实际复制推广87项、借鉴学习25项,国家、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在我市充分释放。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引进域外资金累计实现788.6亿元,年均增长28.4%,2020年增速26%,位列全省第2位。按照“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坚持双“1+7”招商工作推进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抓招商工作。引进项目数量由十二五末期的年均100个左右增加到十三五末期的年均200个左右。年均进资额由不足100亿元增长至超过200亿元。正邦集团、温氏食品集团、传化集团、碧桂园集团、海亮集团、中国国际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朝阳。采取“六优六批”工作举措推进商贸企业改造升级,投入各类资金总额26.1亿元,完成合资合作转型升级企业166家。
(三)品牌创建有力提升。
推出“女神故里美朝阳小米香”和“天赐好食材地道朝阳菜”为朝阳蔬菜和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流通宣传用语,28个特色产品被评为“辽宁礼物”, 5个品牌获评“辽宁老字号”。浪马轮胎、金鼎紫陶分别获评“辽宁制造”“辽宁匠心”称号,4家餐厅被评为辽宁省绿色餐厅,5家餐厅获评辽菜名店,南园猪脸获评辽宁名菜。组织开展朝阳市品牌评选活动,南园酒店等12家企获评“绿色餐饮企业”,赵家豆腐脑等12家企业获评“特色风味小吃”,“冠山白酒”等12个品牌获评首批“朝阳老字号”。
(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2.8%,2020年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1位。开展“新春购物节、“双11嘉年华”“约惠辽宁”“朝阳市消费促进季”等大型促销活动30余次,组织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类节假日促销活动800余次、各类展会300余场,组织参加津洽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国内大型展会近20次。培育夜经济街区16条,改造提升特色步行街5条,慕容街获评省级步行街。北票庄头营蔬菜批发市场被省商务厅评为全省农产品销售领军企业。凌源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等10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菜篮子”流通重点保供企业。
(五)流通体系建设完备。
制定《朝阳市物流业开放合作实施意见》。按照“一中心、数园区、多节点、全辐射”的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总体思路,全力做强市场主体,创新物流发展业态和模式,不断夯实功能配套,物流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已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00余个,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商品市场体系。推进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供应链建设项目,形成覆盖杂粮、蔬菜、水果、蛋类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58条。参加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以及丹东、鞍山、阜新、朝阳对接会,举办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行活动,推动我市农产品企业走出去。
(六)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制定下发《朝阳市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实现了全市电商工作的高位推动、高点谋划、高效落实。凌源市、喀左县、北票市、朝阳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全市行政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电商,助力小康”经验在全省推广。专业垂直电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围绕矿产品、花卉、杂粮、紫砂等优势资源建有重点电商平台10余家,其中“矿联网”已有200余家企业入驻,与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天津曹妃甸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支持1亿元。
二、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是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不断形成。一是朝阳被定位为国家级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省级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政策机遇前所未有。二是随着京沈高铁全线贯通,朝阳真正进入北京、沈阳两大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市场空间广阔,便捷机遇前所未有。三是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智慧化、数字化发展全新起步,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智慧赋能的捷径超车机遇前所未有。四是项目建设涵养有力,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辽冀蒙区域物流中心定位明晰、效能明显,我市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产业链重构格局前所未有。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期间,我市商务工作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形势看,国际疫情和西方对华政策等不稳定因素,包括疫苗接种后世界经济走势,西方国家对我国打压的形式变化和日益增长的单边主义及贸易摩擦等,都极大影响我市对外合作和外贸经济发展。从国内形势看,疫情造成的影响仍在,全面恢复的基础不稳固,商务工作向好发展的态势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消费回升的制约较多,消费预期不稳,供给能力不强;外贸持续回稳的基础不牢,贸易摩擦风险上升、运力下降、汇率波动等因素依然制约着我市外贸企业发展。从我市形势看,商业结构不完善,商贸综合体、步行街、夜经济商圈等消费载体推进较慢,应对消费外流和虹吸效应能力不足;电商、直播服务上行效果不明显,对产业带动作用还未完全发挥;物流发展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产业格局,服务能力较弱和物流成本较高问题持续存在;产业基础不牢固,集群效应发挥不充分,园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外资外贸企业体量小,缺少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供应链、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低,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场景应用不力,个性化供给不足,消费供给结构有待升级。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大战略”,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用体验式、个性化、智能化的消费新场景,打造数字赋能、科技赋能、智慧赋能的电商新渠道,构建城乡互联、三产互通、创新互融的物流新局面,推进开发区建设承载力强、集约程度高、发展迅速的新基建,形成开放、自由、和谐、共享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开创商贸流通领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
(二)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不低于6%,2025年争取达到380亿元,人均消费支出中实物消费支出达到20000元/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2025年争取达到8000万美元,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额达到400元/人(其中人均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达到50美元/人),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00美元/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2025年争取达到60亿元,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人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和人均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200亿元,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四上企业电商普及率达100%。全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加快推进辽西北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构建辽宁开发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
(三)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竞争主体作用,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实施政策聚焦,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行业发展最佳环境。
——模式创新,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促进商贸流通业水平提高。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确立商贸流通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打造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的商务环境。聚焦外资外贸,补足开放合作短板,实现外贸、消费双轮驱动。
——整合资源,协同融合。整合全市一二三资源,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便捷流通,消除信息孤岛,从而实现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加速对外开放。
1.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培育壮大外贸群体。发挥我市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外贸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高品位铁矿石、优质橡胶等高质量原材料进口,减少单位产能能源损耗和消耗,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加高质量民生必需品进口,优化我市消费品供给结构。“十四五”期间,我市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不低于6%,高新技术产品和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占比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汽车整车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农产品出口占比力争突破10%,有实绩进出口企业数量突破200家。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外贸企业抢占日韩俄、中东欧、东南亚、南美等市场,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支持外贸企业利用线上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利用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暨特色产品采购洽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平台作用,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外贸新业态建设。促进我市有色金属和矿山机械产品晋升省级外贸基地,形成集聚效应,提升竞争力。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一批展示中心、分拨中心和售后服务网点。支持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在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及展示销售中心和海外仓。“十四五”期间,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达到3个,建成省级国际营销网络(海外仓)项目2个。
专栏1:国家、省级外贸基地和海外仓项目 |
——国家、省级外贸基地 1、龙城汽车零部件(轮胎)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北票蜂产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3、建平县膨润土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海外仓项目 1.辽宁五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英国海外仓) 2.辽宁五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西班牙海外仓) |
——培育外贸品牌。积极培育“辽宁礼物”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农产品品牌,打造我市新品牌、新优势、新动能,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数量。鼓励企业申报境外商标,将我市“凌钢、浪马、飞马”等工业境外商标,培养成国际名优品牌,拓宽市场占有率,培育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赞誉度。
专栏2:外贸新品牌 |
1.朝阳旭日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旭日重工”品牌 2.凌源盛世繁花有限公司——“盛世繁花”品牌 3.朝阳丰麦食品有限公司——“丰麦”品牌 |
——创新服务贸易。积极组织服务贸易企业参加境内外优质展会和专业对接会。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国际交流合作,搭建线下线上平台。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企业积极开展跨国投资合作,带动国内劳务输出和货物、服务、技术、标准输出。培育一批服务贸易企业,着力形成服务外包、文化、教育、知识产权、创意设计、技术等服务新优势,努力培育朝阳特色文化贸易优势。“十四五”期间,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元。
2.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强化国际合作。积极融入RCEP贸易协定,抢抓机遇,加大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贸易伙伴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优先推进日韩俄合作,充分发挥朝阳在东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对外开放条件,深入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与欧洲、港澳、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合作,积极开展有效精准招商,定期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活动;扩大对内开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在朝企业扩大投资,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壮大我市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强化与国际投资促进机构、商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主题招商、园区特色招商、网上招商、省市联合招商,提升招商实效。
——培育重点产业项目。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推进外资项目高质量发展。利用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契机,加强汽车零部件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朝阳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领域的雄厚基础,鼓励朝阳飞马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加强对接,通过技术、工艺、资本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加强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领域合作,引导凌钢与国际先进钢铁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新技术。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进高精尖技术、拉长补齐产业链。
——发展开放合作平台。构建高质量对外交往平台,利用好国家、省建立的“洽谈对接会”平台,深化中日、中韩经济合作交流,开辟经贸合作新渠道,巩固“朝阳-日本带广”伙伴关系,寻求打通“朝阳-韩国堤川”经贸洽谈通道。
——深化交流合作机制。建立与经贸交流国家间的商会合作机制,推动我市大连商会、沈阳企业家联合会加深对日韩俄及其他区域的经贸合作,推进地方间行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综合运用媒体、文化贸易、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朝阳特色文化,讲好朝阳故事,扩大四大文化在“一带一路”各国影响力,推进旅游团组对接互访;广泛开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积极借鉴其办学办校先进经验,培养语言、商贸、技术、管理的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支持朝阳高校与“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路径,扩大交换生规模,着力培养面向国际化、高端化的实用性人才。
——加强涉外领域服务。坚持党管外事原则,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推动我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交流取得新成效,服务朝阳全方位振兴。高质量推进友城建设,开展经济合作交流,借助日本带广、俄罗斯苏尔古特市等友城优势,推动我市积极融入东北亚、中东欧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我市对外开放程度。强化涉外管理,保障我市企业海外安全和利益,积极利用涉外媒介宣传朝阳发展成就。
(二)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3.全面促进消费。
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商贸流通企业等各类主体开展购物节、汽车节、服装节、电商节、啤酒节、“消费促进月”等各类节假日、季节性主题促消费活动,营造“日日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消费氛围。每年举办1次以上全市规模的“购物节”,各县(市)区每年要举办1次以上本地区的“购物节”。激活住餐消费,鼓励高端餐饮企业发展大众化餐饮网点和品牌,提供平价特色产品。支持餐饮企业在社区、学校、医院、办公集聚区、交通枢纽等地设立连锁经营网点,利用集约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实现高收益、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支持餐饮住宿企业利用外卖、电商等平台建立直接销售体系,推行“无接触服务”。加快发展客栈民宿、租赁式公寓等新型业态,打造品质消费载体。
4.创新消费模式。
以需求侧改革为主线,紧紧抓住居民消费升级机遇,优化我市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增加个性消费、定制消费占比。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采用深度联营、买断经营的商业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网络,开展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支持大型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新型零供关系,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建设集中采购分销平台,提高供应链管控、资源整合和运营协同能力。鼓励大型商超、购物中心引进艺术展馆、VR体验、主题娱乐等业态,满足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式消费需求。培育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鼓励本地连锁企业加大网点建设力度。参照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行业发展经验,合理布局便利店网点,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加快引进先进连锁便利店管理企业,加大对社区食杂店、夫妻店等传统低端业态的整合改造力度,推动本土便利店做大做强,探索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连锁便利店。全市以慕容街、龙山商业街、凌源市东风街等步行街为重点,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高品位特色街区(步行街),“十四五”期间,培育特色街区(步行街)4条,完成10家传统零售企业线上平台搭建,新增连锁超市(便利店)70家,引进成熟的智能化便利店20家。
专栏3:重点步行街 |
推动全市特色街区(步行街)改造提升,对照高标准、高要求,补短板、强优势、提品质,积极争创省级特色街区(步行街),力争“十四五”期间街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1.省级:双塔区慕容街。 2.市级:北票毓水商业街、冠山美食街,凌源东风步行街,朝阳县燕京街,建平红山商业街、烧烤一条街,喀左利州步行街,双塔区龙山步行街、万国码头商业街,龙城亚琦商业街。 |
5.推进绿色消费。
引导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向绿色商场改造升级,减少一次性制品、塑料制品使用频率,推广无污染、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增设无公害绿色产品销售专区,营造舒适、安全的消费氛围。加强商场环境建设,改善商场硬件环境,完善消防等配套设施。开展零售行业绿色宣传活动和绿色产品进商场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提升商场服务质量,注重人性化服务和购物体验。提倡合理化包装,杜绝过度包装,减少资源浪费。
6.优化家政服务。
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体验式、居家式消费服务提质升级。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开展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服务,探索发布信用“红黑名单”,创建诚信示范企业。重点培育2-3家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
专栏4:家政服务业建设 |
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家政人才培训体系,促进家政服务业基本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 1.加大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工作力度。对新上岗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1次“回炉”培训,每年培训家政从业人员1500人次以上。 2.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依法与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 3.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家政服务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动家政企业与消费者签订家政服务协议,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清单和服务要求。 4.充分发挥家政行业协会作用,制定完善行业规范。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2-3家具有区域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形成家政服务业知名品牌。 |
(三)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7.升级流通平台。
推动商品市场向集散中心升级,以物流赋能传统市场提质升级。强化日用消费品智慧物流市场建设,提升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水平。重点提升北票庄头营蔬菜、建平朱碌科杂粮、凌源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朝阳钢材市场、豪德贸易广场等市场建设,服务我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朝阳旧物市场、电动车市场、古玩市场建设,改造海鲜市场,谋划建设石材市场。“十四五”期间,全市创建2个以上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市场,带动全市20家以上商品市场向平台化、定制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专栏5:重点市场建设 |
1.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北票庄头营蔬菜批发市场、朱碌科杂粮专业批发市场、凌源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等为重点,按照“优化整合存量,适度控制增量”的原则,以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方向,以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为路径带动全市主要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新颖、模式先进的商品市场集聚区。 2.日用消费品市场,以龙城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朝阳新天地贸易广场为重点,带动全市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专业电子商务企业,推进配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与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商户电子商务培训工程。 3.生产资料市场,以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北票市振兴建材市场、凌北钢材交易市场为重点,推动向上下游延伸开展供需对接,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资源配置。培育建设一批开放、高效、绿色的供应链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作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促进生产资料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
8.畅通农村消费。
以县域经济为核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完善农村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连锁生鲜超市和农贸市场等标准化改造升级。支持农产品连锁零售企业完善冷链配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现代功能,改善经营环境。打造“一个中心,两点两线”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格局,加快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形成集快递、电商、采购、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网点。完善我市省级肉菜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追溯体系的运行维护。
专栏6: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
1.一个中心:在龙城区西大营子高速口附近建设一个跨区域综合性大型现代化农产品集散中心,有效整合朝阳果菜批发市场,从而形成“连接南北方、贯穿省内外”辐射全国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2.两点:依托北票番茄、建平杂粮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建设北票庄头营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朝阳朱碌科杂粮专业批发市场。 3.两线:提档升级北票市的马友营、富祥蔬菜批发市场,朝阳县的二十家子、松岭门蔬菜批发市场构成的东线体系;凌源的八里堡、花卉批发市场,建平黑水、热水、三家众信蔬菜批发市场,喀左绿港构成的西线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
9.发展壮大会展业。
——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展场馆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体育馆、体育场等设施开展展览业活动。积极谋划推进市级会展中心场馆建设,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发展。“十四五”期间,完成朝阳市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规划。
——培育壮大自主品牌展会。立足全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依托我市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化石、紫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国家级专业展会和省级政府部门举办的经贸类综合展会。培育化石、紫砂、农产品等特色行业的自主品牌展会。“十四五”期间,组织开展特色展会300场,加快特色产品流通。
——加强会展业国内外合作。以新发展理念筹办、参加国内外展会,由“展销”向“合作”升级,延伸展会效果。高质量办好“北京、沈阳、大连、朝阳”四次农展会暨经贸洽谈会,积极参加“辽洽会”,推动朝阳特色工业品和优质农业品“借船出海”。利用国内外展会平台,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支持引进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产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知名品牌展会。组织朝阳品牌企业参加“品牌辽宁中国行活动”,实现高质量“走出去”。
专栏7:主要特色展会 |
突出地方优势,提升展会规模和档次,打造地方特色展会。充分利用我市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南临渤海之滨,西接京、津、唐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会展中心的目标,推进其他县区会展业错位发展。 1.积极参加“辽洽会”,展会招商规模年均增长20%,扩大朝阳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办好四次农展会。举办“北京农产品展销会”、“大连农产品展销暨经贸洽谈会”和“朝阳农产品展销会”,形成“会、展、洽”等多种活动形式相融合的综合模式。北京、大连农展会参展商数量突破700家,交易额年均增长20%,实现“朝货出巢”。 3.办好我市“紫砂文化节”、“化石文化节”、“百合节”三大特色品牌展会和“汽车博览会”、“房交会”、“婚博会”三大商业展会。 4.双塔区利用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举办服装、美食、日用品等展览会。 5.北票市利用化石文化产业,举办战国红、玛瑙化石展览会。 6.喀左县利用紫砂产业,举办紫砂陶瓷品展览会。 7.建平县利用杂粮和红山文化,举办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展览会。 |
(四)推动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
10.打造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以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为目标,建设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使园区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先导区、示范区;成为科技创新、经验推广、项目落地、企业生成的孵化区、集聚区;成为审批便捷、信息畅通、检测快速、休闲娱乐的服务区、保障区,尽快成为与我市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园、重点项目相配套的多功能物流园区。
专栏8:1+5物流产业园 |
——“全市物流一中心” 以龙城区、双塔区和朝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域,依托全市城乡居民消费、楼宇经济、康养医疗、房地产和餐饮购物等物流需求,统一搭建全市及辽冀蒙地区物流园区大数据网络平台,重点发展“跨区域采销服务平台、数字营销基地、品牌孵化基地、智能化转型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货代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高地,统一调配区域物流资源,打造带动辽冀蒙、辐射东三省、服务京津冀的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物流总部经济。 ——5个特色物流产业园 1.北票市,利用港铁飞地优势,加强蒙辽互动,建立与内陆物流节点城市和南部港口城市有效对接,发展铁路货运、保税物流、多式联运,推动港口物流、冷链物流、货代服务一体化发展,打造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服务好朝阳临港产业以及腹地的外向型经济。 2.凌源市,凌源市依托四大产业集群、质优储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菜花果畜特色农业产品及辽冀蒙三省交汇处等区位交通优势,构建以“三大领域、五大业态”(三大领域: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五大业态:产业物流、多式联运、城乡共同配送、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重要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撑朝阳市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3.朝阳县,依托柳城经济开发区和锦赤白货运专线,建设建设工业物流园。依托区内大型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打造城市公共配送基地以外,利用衔接城郊的区位优势和土地储备的空间优势,充分招商引资,承接京津冀及龙城区、双塔区物流业外迁项目。 4.建平县,围绕新型建材、矿产品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和有机农产品、畜牧业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特色物流基地。 5.喀左县,围绕先进制造业、紫陶建材、印刷包装、信息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好工业物流服务体系,以高端有机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依托,成长为“京津冀”与“沈阳中心城市群”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远程城际配送中心。 |
——加快物流项目建设。严控项目准入关,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无污染的物流大项目,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全国先进的、优质的、高效的市场项目,在我市建设集聚、中转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场,助力物流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物流项目20个以上,重点规划建设9个投资10亿元以上物流项目,在全市积极营造以工业物流为主导、农产品物流和商贸物流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专栏9:重点物流项目 |
1.北票港铁经济物流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占地1295.84亩,按照设施现代化、硬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设集运输配送、现代仓储、货运分拨、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2.朝阳凌源致远现代综合物流项目,总投资18.3亿元,项目占地面积728.8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矿石原材料物流区、供应链金融物流区、钢贸物流区、标准化仓储区、智能公路港区、电商物流区、城市配送区、综合商务配套区等八个功能区块。该项目为凌钢产业集群正在打造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为其提供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金融支持等服务。 3.朝阳县柳城经济开区综合物流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规划用地9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流作业区、商务区及生活区建设。 4.建平众信国际商贸物流港农产品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11亿元,项目占地1300亩,主要建设电商、仓储、物流等功能设施,打造“互联网+物流”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5.喀左县公营子铁路物流园建设项目,总投资28亿元,筹划高标准建设集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住宿餐饮、现代金融、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提升开发区产业集聚和三产服务业水平。 6.朝阳市双塔区数字智能物流交易产业城,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用房,农博园,蔬菜交易市场,水果交易市场,内禽蛋交易市场,水产海鲜交易市场,粮油干货交易市场,冻品交易市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农资农机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项目附属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电气工程、停车场、绿化和地面硬化。 7.亚琦商贸物流城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主要建设集信息交易、金融服务、产业交流、国际会展、仓储物流、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电商孵化中心、特色商业风情园、酒店公寓、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型物流商贸创新园区。 8.龙城京东集团5G数字科技产业园、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主要建设包括5G数字科技产业园、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京东农场、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中心和区块链数字农业产业集群。 9.朝阳西商辽冀蒙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包括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产品交易、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电子结算、电子商务及直播平台、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综合配套商业服务、冷链物流及仓储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 |
11.加快提升物流业转型升级。
——合资合作提升老企业。鼓励现有物流老企业、老市场对外合资合作,采取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倡导同业合并、同质优化、优势互补、借势互赢,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物流老企业对外合资合作80户。
——培育做大做强新领军。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的知名大企业落户朝阳,用新思维、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带领我市企业大发展,改变现有企业散而小、成本高、耗能大的现状,示范带动本地企业成长壮大,逐步使有潜力的优势企业成为新的领军企业。
12.创新推动物流业多元模式。
——电商物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构建适应电商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探索推广“电商+产品+物流”直通车模式,抓好电商物流产业链全程质量监控和溯源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商品质量保障。以喀左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动全市电商物流产业发展。
——冷链物流。以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为目标,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大型商超利用现代冷链物流技术,提高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安全和质量安全,使生产、市场与消费环节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生源伟业、北票宏发、柏慧燕都等企业冷链物流建设。
——智能物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应用物流信息共通共享机制,加快构建和完善平台式物流信息交换共用体系。引进第三方、第四方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利用智能化手段,构建智能化仓储,提升仓储物流的管理水平,强化工业品专业运输、集装运输、安全运输,提升物流负荷力、承载力、运营力,推进操作规范运行,把握仓储与市场供需平衡,提高产品价值与附加值。
——工业物流。针对我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物流资源,富丰工业物流服务内涵,围绕装备制造业、大宗商品原材料等产品特征,更新物流运输载体和方式,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工业物流服务体系。
——多式联运。大力发展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多式联运,促进货源与运力资源有效匹配,降低公路、铁路等载运工具空驶率。抓住我市高铁时代到来的机遇,发挥其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推进我市高铁物流发展。依托朝阳机场,探索打造航空物流港。
——绿色物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物流业发展,推进绿色货运建设,鼓励应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发展绿色仓储,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等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节约节能环保意识,从源头实行包装的减量化和可循环,推行精细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五)加快电子商务推广与应用。
13.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园载体作用。
指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引入社会资本,完善管理机构,规范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实体交易和网上交易相结合,积极引导电商企业与生产经营企业高度融合,打造产业集聚、跨域合作、融合发展的电子商务园区。“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特色突出、功能完备、服务综合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7个。
专栏10:电商产业园 |
1.北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面积7500平方米,目前已入驻50家电商企业,孵化出园29个电商企业。截止目前电商上行交易销售收入2.9亿元,带动就业近5300多人。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完善管理机构,规范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打造特色突出、产业集聚、服务完备、跨域合作、融合发展的知名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一个电商人才培训基地、2个直播基地、1个物流分拣中心,引育电商企业18家。电商上行交易销售收入4.9亿元。 2.凌源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筑面积约5700平方米,入驻企业34家,累计线上销售总额约2.5亿元;拥有8大功能区域,可满足企业日常办公会议、产品E化、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需求;园区拥有2个官方商城,1个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直播带货,全力打造直播带货产业带,建设直播基地1个,引进1家直播公会,培育带货主播200人,实现线上销售总额10亿元。 3.朝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10家,准备入驻企业3家。截止2020年末,全县共有电商企业50余家,交易额达1.3亿元。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扩大产业园的面积,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本地电商企业聚集。并在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朝阳县农产品展销中心、直播基地、孵化中心,使电商产业园具备联合办公、创业孵化、电商培训、网红孵化、直播培训、品牌培育、农特产品展销等功能。建设1个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8家,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1000人。 4.建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建平县铁南街道会通物流园内,大楼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共9层,其中8000平方米为电子商务产业园使用,另外8000平方米为会通物流自用。“十四五”期间,产业园计划入驻电商企业30家,引进电商龙头企业2家,建设电商直播基地2家,人才培训基地1家,培训电子商务人才600人。 5.喀左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喀左县大城子街道腾龙新城,临近大凌河畔,交通便利,是集电商孵化、电商培训、特产展示、020体验、数据分析、综合运营、营销策划、包装设计、品牌建设、产品展示、产品直销、咨询和信息服务、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电子商务产业园。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功能区三层共3000平方米;仓储物流区3000平方米。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将围绕提高服务业比重、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服务业改革发展和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建立新型生态服务体系,打造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进电商企业30家,建设2个直播基地,培育3个农产品品牌,培育电商人才2000人。 6.双塔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面积4200平方米,准备入驻65家电商企业,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共 50次,已发布用工信息600余条,带动就业500余人。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将围绕提高服务业比重、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服务业改革发展和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建立新型生态服务体系,打造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进电商企业16家,建设2个直播基地,培育电商人才350人。 7.龙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面积12500平方米,目前已入驻51家电商企业,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共 50次,已发布用工信息700余条,带动就业600余人。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将围绕提高服务业比重、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服务业改革发展和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建立新型生态服务体系,打造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进电商企业15家,建设2个直播基地,培育电商人才300人。 |
14.加快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
——引进域外电子商务知名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敦煌网、亚马逊、苏宁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和企业的战略合作,利用渠道优势推进朝阳特色产品“走出去”。加快阿里巴巴“朝阳特产馆”、京东“朝阳特产馆”建设,继续巩固凌源市、喀左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成果,促进高质量农产品网上行。积极推动天猫优品、京东便利店、智能无人售货柜等商业新模式落地,支持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新模式。
——培育本土电子商务特色企业。围绕我市紫砂、蜂蜜、花卉、蔬菜、制造业优势产业,推动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应用电商。培育古果朝阳、一指城市、凌水园、幸福北票、六六传媒、晟昱菜业、朝阳农品、村姑进城、朱碌科杂粮、紫砂产业网等朝阳地方特色平台、企业。支持朗朗科技、林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运营服务型企业提供网络代运营、营销推广、数据分析、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更多企业触网销售。“十四五”期间,培育壮大本地电商平台10个,新增本地电商平台10个,引进域外电商平台10个。
15.电子商务赋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我市特色农业为依托,吸引省内外知名电商和物流企业下沉农村,构建覆盖全市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仓储配送体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培育本土农村电商创业者和带头人,夯实电商发展人才基础。鼓励地域产品抱团上线,集中资源打造区域品牌。以全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依托,以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集中推广“朝阳小米”“朝阳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使“女神故里美、朝阳小米香、天赐好食材、地道朝阳菜”的品牌效应与经济效果双提升。巩固电商示范已有成果,挖掘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实现主要物流、快递企业全覆盖,培育电商人才15000人次,打造区域特色品牌30个。全市5个县(市)全部晋升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0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7个。
——融合发展商贸电商。推广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商贸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引导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企业应用电商平台引流;推进传统批发市场应用电子商务,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由传统商品批发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以电商数据为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消费特征,挖掘市场潜力,引导消费导向,促进消费品更新换代、结构升级。
——引导发展工业电商。以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为依托,以重点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为突破,帮助工业企业拓展国内外网上采购和销售渠道,节约生产制造成本,实现产品精准营销。充分对接国内外各类线上展会,开展线下展示和线上宣传相结合,鼓励我市装备制造业开展信息交流、网上订货,支持企业创建外包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品牌。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新业态。“十四五”期间,引进工业电商平台10家,实现上行产品100件。
——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对接沈阳、大连、营口等省内自贸区、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畅通合作渠道。引育跨境电商从业主体、培育自主品牌、强化人才培训。融入辽宁“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坚持深耕俄日韩,巩固港澳台成果。鼓励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大型跨境电商展会,开发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远销国外,扩大进出口额。“十四五”期间,培育引进跨境电商平台20个,建成线下跨境商品展厅、零售网点100个。
(六)推进开发区建设。
16.主攻京津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把京津冀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围绕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深入研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方向和重点,按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紧盯有实力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进一步加大主攻京津冀招商引资、老企业合资合作力度,开展集群式、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北京地区高新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天津和河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项目,高标准创建国家级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
17.优化产业布局。
践行高质量发展,打造开发区“7+N”产业布局,即每个开发区形成1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3-5个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园。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主招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00个以上,形成规模效应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五大产业集群。高标准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全力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进开发区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通过规划调整统筹开发区布局,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县域特色经济及农村二三产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增强园区内生增长动力。
18.建设产业平台。
——高标准建设开发区。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带动大配套,引导企业向园区内集中布局,促进同类或关联企业的集中,实现产业共生、联动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围绕现代钢铁、汽车、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确保凌源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围绕北票环保智能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加大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通信、供暖、供气、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园区市场化运作,引入BT、BOT、PPP等形式加快园区市场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或自建产业园区;坚持产城互动发展,引导各开发区园区加强与中心城区、县城的功能对接,推动县域产业项目入园,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园区空间利用效率。
——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围绕园区建设重点做好园区项目审批、公共研发平台、融资担保、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等工作,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实施科技立区工程,加快产业园区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科技孵化等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积极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推行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形成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格局,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19.培育产业集群。
以“双碳”为目标,做好项目筛选和准入,全方位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和“有主题、有灵魂、有特色”的建设要求,打造8大产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向优势园区集聚,形成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紧密配套的高效分工协调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环保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钢铁冶金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精密铸件产业集群、紫陶建材产业集群、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橡胶制品(轮胎)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开发区发展新突破。
专栏11:8大产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 |
——8大产业集群 以现代钢铁冶金、新材料和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3大 “原子号”产业集群;以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装备制造为代表的2大“老字号”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为代表的3大“新字号”产业集群。 ——17个重点产业链 1.现代钢铁冶金产业链。以“两钢”为龙头,围绕“原字号”现有钢铁冶金规上企业和丰富矿产资源,突出原料供应和钢铁生产两条分产业链,强化数字赋能,实现超低排放,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位。“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600亿元。 2.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原字号”现有有色金属新材料规上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市场优势以及资源禀赋,突出钛、锆、钼以及黄金等贵金属四条分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55亿元。 3.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原字号”现有非金属新材料规上企业,充分挖掘丰富的非金属资源优势,突出紫砂陶瓷、新型建材、印刷包装和膨润土四条分产业链,推动对外合资合作,实施清洁化改造,发展产业链高端、价值链终端产品。“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45亿元。 4.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原字号”现有畜牧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发挥猪牛羊禽饲养量优势,加大宏发食品、柏慧燕都等龙头企业培育,推进温氏、牧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畜牧全产业链。“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65亿元。 5.种植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原字号”现有种植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加大天赢生物、晟昱菜业等企业培育力度,引导蔬菜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大海峰食品、朱碌科杂粮、华溢酒业等企业培育力度,引导杂粮产业向饮品、食品迈进,推进杂粮产业化。“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2亿元。 6.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原字号”现有林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加大天之润、盛野食品、兴红杏仁乳等企业培育力度,再引育一批绿色饮品、功能性饮品、保健油脂等林果深加工项目,抓好干鲜果品精深加工。加大华林家具、华宇木材等企业培育力度,再引育一批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林木深加工项目,抓好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23亿元。 7.汽车整车产业链。以市场开拓为主攻方向,推动航天凌河一期4万辆商用车产能、一汽凌源6万辆商用车(含1.5万辆新能源皮卡)产能尽快达产达效。推进航天凌河二期6万辆商用车(含3.3万辆新能源汽车)、万辆农用车项目建设进度,最大限度释放产能,提高整车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 8.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围绕“老字号”现有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突出动力总成、底盘和轮胎三个分产业链,推进一汽凌源车架、大川精工轻量化汽车部件、朝柴破产重整、浪马轮胎技改扩能、宝能高科新能源锂电池、飞马车辆智能化工厂等项目进度,加强新能源电池、高性能轮胎、高强度车架等新产品研发,提高关键零部件配套率,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 9.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一诺环境和世通环保为龙头,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重点推进一诺环境二期、新基源废弃有机物转化、辽宁世通新型环保设施等一批新项目。“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10.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德众科创和优尼斯智能制造为龙头,重点推进新型节能空调压缩机及智能机器人、5D智能制造谷等项目,加快智能生产线、车间和工厂建设,引育发展、逐步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11.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围绕“老字号”现有机械装备规上企业,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突出水泥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等重点领域,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方向发展。“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 12.纺织服装产业链。围绕“老字号”现有纺织服装规上企业,加速现有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加快轻纺产业园建设,扩大纺织服装发展规模。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数字化、规模化和集群化迈进。“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13.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培育通美晶体、博宇半导体、金美镓业、航天阳光光纤等企业,发挥磷化铟、砷化镓、新型单模光纤和光纤预制棒等半导体专用材料市场优势,引育一批产业链项目,发展壮大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引育壮大第四代半导体项目。“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14.电子信息产业链。以航天长峰电源、加华电子、微电子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加强与业内央企合资合作,重点发展各兵种军用电源、铁路机车电源、超级电容器、干扰材料等产品,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15.数字经济产业链。加快数字园区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开发区及企业赋能赋智。建设紫光云数字产业园、龙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移动“全云市”、“5G+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发挥其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优势,实现综合型数据广泛有效应用。“十四五”末期,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16.清洁能源产业链。围绕清洁能源规上企业,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光伏、风力、生物质、抽水蓄能四个分产业链,引育一批发电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推进氢能源开发利用,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建设,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直供基地。“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17.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围绕恒信生物、朝花药业、天亿机械等龙头企业,以及在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和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引育建设一批现代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项目,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向着集群化方向迈进。“十四五”末期,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商贸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级促消费、拓市场、保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项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商贸流通工作组织体系,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要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调,把各项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优化政策环境。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挖潜,优化用地结构,切实推进商贸流通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市场的投入。加快建设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加商贸流通业专项引导资金,发挥相关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商贸流通业亮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发展重点项目。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增加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和投入,降低商贸流通企业的流通成本。三是推进金融机构和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拓展朝阳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与风险投资为支撑的投融资体系,改善朝阳商贸流通环境。
(三)加强人才建设。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定向培育商贸流通专业人才。鼓励现有培训院校、机构提升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在朝阳建立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鼓励社会办学,支持流通企业自主设立教育培训机构,形成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企业培训与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从事商贸流通工作的各级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开拓视野,理清思路,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发挥协会作用。一是要健全行业协会。有序推进各种业态的行业协会建设,培育和发展商贸流通领域的相关中介组织。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水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在商业网点设置、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做大做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朝阳商贸流通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将行业协会作为沟通企业和政府的纽带。依托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组织样本企业在商贸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网上直报,形成数据翔实的商贸数据库。将具有时效性的商贸流通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行业协会反馈给商贸流通企业,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电话:0421-2575228
邮箱:cylcjxj@126.com
地址: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六段五号
网址:www.lck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