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即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石家庄、唐山、沧州、保定、秦皇岛、廊坊、承德、张家口、邢台、邯郸10地市。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天津被确定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2007年,出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形成以北京、天津和滨海新区为轴,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宁和辽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大格局。201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意见;9月10日,京津冀三省市司法行政厅(局)在北京市司法局签署“1+4”合作协议;12月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通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2017年12月28日起,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实施。 2018年5月19日,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办公室宣布“雄安文旅”卡正式发行。
发展模式: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共享聚集,推动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作。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疏解过境交通;建设好北京新机场,打造区域世界级机场群;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产业协作和转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
培育和发展两个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把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双增长极。北京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后奥运经济的能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北京市发展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文化产业中心”。将天津港和河北省几个临近港口进行整合、功能定位、职能分配,共同将天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的“马六甲”。借助中央给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和机会,将天津市发展成为中国资金输往海外和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功能定位: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指导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北京市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出七点重要指示:
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